1936 向南走-《奔腾年代——向南向北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当张向北和小武还在北方几个蔬菜产地往来奔波的时候,南方这边已经先动起来,不奇怪,不管是在广东还是云南,张晨他们的半亩田物流基地,都是他们最早发展起来的基地之一。

    而且,像昆明、广州、成都和深圳这些物流基地,还是小武自己从基建开始,亲手建立起来的,他对基地里面的每一个管理人员都很熟,这些人也是他提拔起来的。

    他们人在杭城,还没有出发去安徽河南的时候,小武就向张向北推荐了半亩田昆明和广州物流基地的副总,来担任“宅鲜送”云南和广东分公司的总经理,张向北同意了。

    小武让他们马上赶过来杭城,他和张向北还有吴欢一起,和这两个人开了个会,这两个人就走马上任了。

    他们和小武、李薇一样,也都是属于工作调动,从半亩田集团,调动到“宅鲜送”。

    加上广州和深圳等珠三角城市,也是他们“宅鲜送”下一步马上要开始布局的城市,所以广东和云南的“宅鲜送”分公司,早在小武和张向北北上的同一天,他们南下回到广州和昆明,把分公司成立了,并开始工作。

    这也是张向北和小武,一开始就急着北上,而不是南下的原因,南方已经有他们在工作,而那个时候,北方对他们来说,还是一片空白。

    张向北他们这次来,等于也是来验收他们筹备的结果。

    同时,当然还要去各个蔬菜产地看看,张向北觉得,自己既然已经干了这一行,就要对全国整个蔬菜种植和供应的情况了然于胸,只有这样,当出现什么问题的时候才不会手忙脚乱。

    这也是他从小跟着自己的父亲和刘立杆,包括小芳阿姨学的,那就是踏实做事,不要搞什么花架子。

    云南和广东,是全国五大设施蔬菜产地,相反,他们这次还要去的海南,则算不上是蔬菜大省,海南本地的很多蔬菜,还需要从北方运过去。

    但海南独特的地理条件,让这里变成了他们“宅鲜送”,整个供应链不可或缺的一环,当北方冰雪皑皑,露地蔬菜几乎绝迹的时候,海南和云南的反季节蔬菜,就成为了他们露地蔬菜的必要补充。

    同时,海南的一些特产,是张向北他们瞄准的目标,比如像文昌鸡、加积鸭、东山羊、和乐蟹、屯昌鹅、琼中的小黄牛和南海的大青龙,都是很多顾客青睐的产品。

    海南对他们来说,最大的毛病是不管农产品还是海产品,它们都是小规模小范围的种植、饲养和捕捞,和北方以合作社或家庭农场为单位不一样的是,他们几乎都还停留在以单个的农户和养殖户、渔民为对象。

    产品的供应,也不可能做到四季不断、按计划生产和供给,他们没有这么大的产量。

    无论是海城还是三亚,城市的体量也太小,不是他们生鲜配送需要优先发展的城市,张向北他们在海南没有设分公司的必要,老谢建议说,在海城、三亚和儋州设三个采购点,派个人盯着,就可以把整个海南都囊括进去了,海南才多大一点地方,一天就可以绕岛一圈了。

    张向北接受了老谢的建议,准备就在海城设一个办事处,统管下面所有的采购点,负责整个海南的业务。

    曲靖是云南最大的蔬菜产地之一,张向北和小武抵达曲靖的时候,他们“宅鲜送”云南分公司的总经理曾鸣山,也开车从昆明赶了过来,陪着他们去麒麟、沾益、陆良、马龙、师宗、宣威等地转了转,张向北看了却很憋气。

    他看到一些大的成规模的标准设施蔬菜基地,不是外向型基地,就是供港蔬菜的备用基地,也就是说,这里的蔬菜,不是优先供应给外国人,就是给香港人吃的。
    第(1/3)页